保生态惠民生促发展——宁夏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综述中国绿色时报8月4日报道(作者:景佩玉)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的重要标志全面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工程在宁夏全面建设11年来,工程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森林资源由过度消耗向恢复性增长转变,生态状况由持续恶化向逐步好转转变,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由举步维艰向全面发展转变。森林面积实现增长森林蓄积量有效提高在6.64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沿黄河地区的银川平原因黄河水滋养而如塞上江南般富足,中部和南部山区则一直因缺雨少水而植被稀疏,灾害频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天保工程在宁夏全境的实施,为宁夏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生态安全找到了治本之策。宁夏抓住机遇,十多年来加快发展林木资源,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天保工程任务。截至2010年底,天保工程共完成封山育林323.5万亩,飞播造林核实合格面积99.86万亩,累计完成投资42726万元。
森林面积净增约423万亩,森林蓄积量净增160万立方米,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2000年,天保工程在宁夏启动,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王正伟提出抓生态建设就是抓发展,要把生态建设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了使天保工程家喻户晓,宁夏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实施天保工程的目的、意义,以及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具体要求等。高位推动、全面宣传,使天保工程深入人心,参与程度空前高涨,全区577万亩有林地、灌木林地及未成林造林地的管护全部顺利落实到山头地块,责任顺利落实到单位或个人。
为了保障工程取得实效,2002年,宁夏在全国率先实施禁牧封育,通过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珍稀野生动物数量增加。水土流失初步治理程度接近40%,沙化土地面积减少2584平方公里,每年减少入黄河泥沙4000万吨,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扩展速度的历史性转变。
宁夏的治沙模式、理念和成效为全国治沙防沙起到了榜样性的作用。优化结构加快国有林业场圃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天然林保护工程成功的关键。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国家林业局共安排宁夏天保工程种苗基地建设项目资金4639万元,这一项目在27个国有林业场圃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青铜峡市树新林场以建设市级中心苗圃和林木良种基地为契机,加强苗圃生产基地建设,加大科技应用推广力度,引进优良树种,合理搭配苗木品种,增强苗木的市场竞争力,年产各类苗木150多万株,每年收入在500万元。
泾源县以种苗产业为龙头,苗木年收入近3000万元。宁夏国有林场借助天保工程实施的有利时机,积极探索机制创新的路子,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带动了林场经济的发展。
六盘山林业局、贺兰山管理局大力开发旅游、种植、养殖、加工等多种产业,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合作制、股份制等非公有制经济,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年创收800多万元。就业多元化林区职工群众得实惠天保工程建设中,宁夏将民生改善作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保障,着力解决职工收入、住房、社保等问题。目前,国有林场职工收入明显增加,人均工资从1999年7000元增至2009年近2万元。国有林场职工就业呈现多元化,分流安置人数2939人,有2100人参与森林管护和公益林建设。
青铜峡树新林场大力发展经果林产业,营造速生林,壮大种苗产业,职工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户达20多户,年收入在3万-5万元的达到80多户,90%的职工住进了小康楼等新居。天保工程缓解了国有林场资源危机、经济危困局面,维持了国有林场的社会稳定,被誉为国有林场的希望工程。
再接再厉开创天保工作新局面从宁夏天保工程的实践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决策是及时的、正确的、英明的。从根本上讲,天保工程是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治本之策。特别是森林资源的管护,解决了其他林业工程无法解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使国有林业场圃的可持续发展有了保障。
十年天保,百年功德。天保二期工程启动在即,根据规划,宁夏的目标是通过实施二期工程,构建黄河中上游稳定的森林生态屏障,实现森林资源从恢复性增长进一步向质量提高转变。
生态状况从逐步好转进一步向明显改善转变,工程区水土流失明显减少,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由稳步复苏进一步向和谐发展转变,民生明显改善,社会保障全面提升,林区社会和谐稳定。宁夏林业人在这片土地上播撒下树木苗种,培植出了绿色的希望,一棵棵坚韧不拔的树预示着天保的路将越走越宽敞。
本文来源:J9九游会-www.hmsfoodz.com